校长刘清友与校友王华明同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时间: 2017-05-27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5542
收藏
5月27日上午,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10个科研团队、28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颁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我校校长刘清友与79级铸造专业校友王华明院士同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校长刘清友(左)与校友王华明院士(右)在奖励大会上合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获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刘延东、李源潮、沈跃跃、陈竺、张阳出席会议,万钢主持会议。“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于今年4月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校长刘清友获奖该奖项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包括157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科技管理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应邀担任评审专家。按照"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的评选标准,经网上预审、初评、复评,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校长刘清友简介刘清友,男,汉族,1965年10月生,重庆开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首批“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华大学校长。1986.07 -2010.06在西南石油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兼职学生班主任、支部副书记、教研室主任、钻头实验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研究生部主任。1994.09-1997.06在西南石油大学石油机械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7.07-1999.09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06-2014.08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2014.09起,任西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刘清友教授是我国石油钻头及钻采装备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石油钻头及装备的理论、实验、产品及应用研究。针对深井难钻地层钻井提速增效世界性难题,建立基于钻柱-岩石-钻井参数的钻头动态设计方法,实现钻头设计从单因素到多因素、从静态到动态的突破,在国内2/3钻头企业应用,并转让到美国;发明了国际先进水平高速长寿命牙轮钻头,批量生产钻头新产品16万余只,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为深井提速增效提供了钻头支撑;创建PDC钻头个性化设计技术,突破了PDC钻头适用地层的局限,为10余家PDC钻头骨干企业研制近100种个性化PDC钻头,出口多个国家。推动我国钻头技术从引进到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跨越;针对深水、超深水钻井管柱失效及井控事故两大深水钻井安全瓶颈问题,提出并建立海洋环境与钻井工况耦合作用的深水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发明模拟实验系统和井下内外一体防喷器,制定深水隔水管及井口安全操作指南,在“海洋石油981”和Jasper等深水平台及国内外深水井成功应用;针对我国页岩气高校开发缺乏超高压大功率压裂装备支撑的难题,建立了超高压大功率压裂泵动力学模型和“百万冲次”实验测试方法,提出泵头体材料高性能调控方法和“五因素”轻量化设计技术,为我国研制出世界首台3000型压裂装备提供重要支撑,研制的3000型压裂泵最大功率质量比达世界最高水平,并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国家863、国际合作、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专题等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美国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表论文162篇(第一作者90篇,SCI/EI收录72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制定标准2部。刘清友教授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人才培养。先后承担机械设计及理论、机制工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等10余门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培养博士后12名、博士30余名、硕士50余名。刘清友教授先后担任世界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四川省石油化工装备产学研基地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机械振动学会副理事长,担任《机械》杂志副主编,《石油钻探技术》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评审专家;四川省人事厅专家评审委员、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成都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专家。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获得“四川省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高校十佳青年教师”;2004年获四川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6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四川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四川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中组部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称号。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王华明院士简介王华明,1962年5月生,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获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同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学院金属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防973项目首席、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第四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王华明教授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率先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包括157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科技管理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应邀担任评审专家。按照"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的评选标准,经网上预审、初评、复评,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校长刘清友简介刘清友,男,汉族,1965年10月生,重庆开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首批“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华大学校长。1986.07 -2010.06在西南石油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兼职学生班主任、支部副书记、教研室主任、钻头实验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研究生部主任。1994.09-1997.06在西南石油大学石油机械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7.07-1999.09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06-2014.08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2014.09起,任西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刘清友教授是我国石油钻头及钻采装备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石油钻头及装备的理论、实验、产品及应用研究。针对深井难钻地层钻井提速增效世界性难题,建立基于钻柱-岩石-钻井参数的钻头动态设计方法,实现钻头设计从单因素到多因素、从静态到动态的突破,在国内2/3钻头企业应用,并转让到美国;发明了国际先进水平高速长寿命牙轮钻头,批量生产钻头新产品16万余只,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为深井提速增效提供了钻头支撑;创建PDC钻头个性化设计技术,突破了PDC钻头适用地层的局限,为10余家PDC钻头骨干企业研制近100种个性化PDC钻头,出口多个国家。推动我国钻头技术从引进到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跨越;针对深水、超深水钻井管柱失效及井控事故两大深水钻井安全瓶颈问题,提出并建立海洋环境与钻井工况耦合作用的深水管柱力学分析方法,发明模拟实验系统和井下内外一体防喷器,制定深水隔水管及井口安全操作指南,在“海洋石油981”和Jasper等深水平台及国内外深水井成功应用;针对我国页岩气高校开发缺乏超高压大功率压裂装备支撑的难题,建立了超高压大功率压裂泵动力学模型和“百万冲次”实验测试方法,提出泵头体材料高性能调控方法和“五因素”轻量化设计技术,为我国研制出世界首台3000型压裂装备提供重要支撑,研制的3000型压裂泵最大功率质量比达世界最高水平,并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国家863、国际合作、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专题等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美国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发表论文162篇(第一作者90篇,SCI/EI收录72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制定标准2部。刘清友教授积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人才培养。先后承担机械设计及理论、机制工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等10余门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培养博士后12名、博士30余名、硕士50余名。刘清友教授先后担任世界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四川省石油化工装备产学研基地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机械振动学会副理事长,担任《机械》杂志副主编,《石油钻探技术》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评审专家;四川省人事厅专家评审委员、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成都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专家。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获得“四川省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高校十佳青年教师”;2004年获四川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6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四川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四川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中组部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称号。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王华明院士简介王华明,1962年5月生,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1983年获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同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学院金属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防973项目首席、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第四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王华明教授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率先突破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开拓机械装备严酷环境关键摩擦副零部件激光熔覆金属硅化物高温耐蚀耐磨特种涂层新领域,成果在飞机、导弹、卫星、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研制和生产中工程应用。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项,其中“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