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江苏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院校开班拓展新路径

时间: 2024-02-23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560 收藏

12月18日,南京大学举行首届“国优计划”开班典礼暨“国优计划”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53名“国优计划”研究生悉数亮相。

“国优计划”即“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今年9月由教育部启动实施,支持全国首批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人才。目前,江苏4所试点高校均已完成遴选工作。高水平高校为何加入教师教育?相对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这些高校将如何创新培养名师?

南大录取率7.8%,首批“学霸”集结完毕

于文洁是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化学专业研一学生,本科读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来南大深造后,她也没有放下当老师的梦想,学校发布“国优计划”招生信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通过笔试、面试最终入选。在于文洁看来,自己能够入选,得益于本科阶段已经修得很多师范专业的学分,可以进行转换;其次,她同时持有物理教师、化学教师资格证,还在中学实习过,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希望可以留在江苏高中任教”。

名校“学霸”对“国优计划”的热情,从报名环节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首届“国优计划”共录取53人,而报名人数高达682人,录取率仅7.8%。

如何真正选出乐教适教者?各高校筛选流程堪称“严苛”。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操太圣介绍,在选拔过程中,学生专业能力是考察的一个方面,从教意愿也同样重要,比如要求学生阐述对“国优计划”的认识,以及自己为什么想当老师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柱说,首批“国优计划”旨在为中小学培养科学类课程名师,因此学校在学科专业能力考察中,首先将数理化生专业成绩作为一个“刚性指标”,绩优者胜;其次,对于“是否乐教与适教”这些难以量化考察的问题,学校侧重从申请人语言表达、潜在从教素养,以及对教育的理解等维度进行甄别,坚持“优中选优”。

“国优计划”的选拔面向两类人群,一是具有推免资格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二是在读研究生。目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选拔的培养对象均由这两部分生源组成。比如,南大“国优计划”首批学生中推免生有11人,二次遴选出的在读研究生有42人;南信大“国优计划”首批学生中推免生有20人,在读研究生有46人。

具有“双学位通道”,也是“国优计划”一大亮点。非教育类研究生修完“国优计划”教师教育模块课程,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刘玉柱介绍,“推免生在毕业时将获得教育硕士的学历学位证书;而在读研究生本身来自计算机、气象学、自动化、数学、物理等专业,他们在完成原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接受‘国优计划教育领域的培养,若能顺利毕业就将拥有双学位。”

回应社会期待,为基础教育“量身定制”好老师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升,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实施“国优计划”,就是要为基础教育“量身定制”好老师。

在南大“国优计划”开班典礼上,不少中学校长感叹,我省中小学教师中不乏名校研究生,但也有一些人并不适应当前教学工作。江苏省苏州中学党委书记卫新说,以往学校招聘了不少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与一些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并没有明显优势。卫新认为,一名好老师要有工匠精神,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积淀,还需要对教师行业感兴趣、有股子拼劲,愿意琢磨如何把课教好,此外还要有优秀的口才。

江苏省姜堰中学校长游忠期待,“国优计划”能帮助学生积淀丰厚的科学素养,同时着力破解非师范生在教育教学理念和实操能力上相对匮乏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中学教学实际需要,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首批“国优计划”主要培养高水平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而这正是目前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短板。南京中华中学校长朱征表示,南大等名校拥有高端的实验条件,这是目前高中比较缺乏的,“希望国优计划培养的未来名师,可以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方法带进中学课堂,指导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实践。”

不同于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国优计划”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例如,攻读非教育类研究生的学生,需要在规定学制内完成理、工科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同时还要修完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他们将先在数理化生学院打牢理工专业知识基础,在寒暑假学习对应的教育类课程,并在中小学实习实践不少于半年,在未来成长为胜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操太圣说。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试点高校结合本校学科优势进行了探索。刘玉柱介绍,南信大有信息工科的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突出“人工智能+教育”特色。为此,该校专门开设了覆盖教育和信息工科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等原创性课程。

多方衔接协同,打开通道增强“胜任感”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理工科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本身就比较“抢手”,如何提前介入、引导他们真正乐教适教,进而到基础教育领域大显身手?

记者注意到,各高校在实施“国优计划”过程中,都注重加强与中小学的衔接合作,精准把握中小学师资配备的共性诉求。在开班典礼上,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等26所知名中学签署“国优计划”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根据协议,南大将与省内各高中名校紧密围绕“国优计划”人才培养工作,在师资共享、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科研课题申报、讲座研讨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董裕华直言,联合基地的建设,让高校与中小学“相向而行”,有助于实现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相符、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让青年才俊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贯通,促使他们尽快从新手教师、合格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在国优计划研究生选派过程中,希望能让学生结合从教意愿,自主选择到心仪的学校跟岗锻炼,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虽然这些研究生进入国优计划之初就知道该项计划的政策目标,但还需要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让中小学教师成为他们重要的身份识别。”操太圣说,南京大学在数理化生学院进行“国优计划”培养,先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基础打牢,但要让他们今后能把课教好、把学生教好,还需将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让他们拥有“胜任感”,相信自己能把教师这份工作做好。

操太圣说,试点高校需要深化与优质用人单位的合作,实施高满意度的“订单式培养”。用人单位可在高校设立针对“国优计划”研究生的奖学金,吸引研究生去用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双方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让优秀的人未来去培养更优秀的人,不仅需要大中小学“双向奔赴”,采取更多激励就业、激发“国优计划”入选对象内生动力的真招实举,作为重中之重的一环,还要确立维系项目有效运转的保障机制——换句话说,要从机制上确保入选对象“选中后不变质”,不会出现“一选了之”的局面。

对此,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脑与学习科学系主任柏毅告诉记者,“国优计划”入选对象,除了要具备从教意愿和从教潜质,学业压力会更重,即便入选也不意味着搭上“就业直通车”、就此一劳永逸变相拿到教师编制。要最大限度确保“国优计划”的纯粹性,为百年大计守牢“用人关”,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关怀,“像探索订单式培养、组织专场招聘等做法和思路,实际上都是面向经历考验后依然有热情、有想法的人。最终,从提升这一群体入职比例出发,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他们毕业后因为没有对口的教师岗位而意外流失,造成投入的培养资源浪费。”

实施“国优计划”,是一盘事关育人大计的“大棋”。“省内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要进一步盘活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充分挖掘和释放相关政策红利,打通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说。

记者 程晓琳 李睿哲 杨频萍 溧阳融媒体记者 马嘉琳


★微信搜索小程序:志愿王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