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华东师范大学:以教育强国为使命,探寻卓越育人新范式

时间: 2023-06-3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446 收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国家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自觉肩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育卓越人才的责任使命。

近年来,华东师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实施“卓越育人、卓越学术、通识教育”三大纲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速学科布局,积极探索建立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卓越育人新范式,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引领教育模式跃迁,在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以高质量党建为卓越育人提供坚强保证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融入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各环节。”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表示,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面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

筑牢思想阵地,以凝心铸魂培育时代新人。华东师大深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事业发展构筑铸魂育人“生命线”。学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课程群;在全国率先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上海市牵头高校、获批上海市首批4个“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坚持“以思想筑师魂、以榜样促师德、以制度正师风、以文化暖师心”,通过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树立优良教风。同时,学校构建以育人贡献奖、学术贡献奖、服务贡献奖“三大贡献奖”为主体,校级专项奖和部门级专项奖为补充的教职工表彰奖励体系。近年来,华东师大教师连续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四有”好教师等一大批师德育人奖项。

完善大学治理体系,为卓越育人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证。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学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等各项工作制度。学校强化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宏观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学部院系自主发展的校院两级治理体系,优化学校机构设置,规范、明确校级议事协调机构设置与职责,成立机构编制委员会,稳步推进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三定”工作,一体推进机构、职能、人员的优化配置。通过下移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切实增强学部院系自主权,激发调动基层办学活力。

以卓越育人引领教育模式跃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包括教育等在内的多领域重塑。

致力于成为新人才、新科技、新学术策源地的华东师大,心怀“国之大者”,凝聚“唯卓越方可立足”的育人共识。以思维能力提升为牵引,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转型,学校通过树立并运用“超限”理念,即勇于超越局限、界限和极限,超越离散知识点、单一思维模式、单一思维体系,用“最大的原则性和最大的灵活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研创新。

绘就卓越蓝图,构建“多元联动”育人新格局。华东师大曾在全校范围开展卓越育人大调研、大讨论,并在2021年学校七秩华诞之际汇聚师生智慧,锚定“卓越”航标,研制走向卓越的“航行图”,发布卓越育人、卓越学术、通识课程“三大纲要”。学校全面树立以学生能力提升与素质达成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大纲要”协同模式,以“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教育”为导向重构通识教育;以“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协同研究、战略导向研究和冷门绝学研究”为导向推动学术研究卓越发展;充分发挥卓越学术对卓越育人的支撑效应,促进科研的“教育性”与教学的“学术性”有机融合,推动重大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师生共进的学术共同体、育人共同体。

学校组建卓越学院,打造卓越学术融合卓越育人改革试验特区。以强基计划和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为基础,以“聚焦、交叉、颠覆、进步”为培养策略,卓越学院配备顶级师资,实施全程导师制;促进通专融合,提供高挑战荣誉课程;开展进阶式学术训练,培养原创性研究能力;促进双向交流,培养全球胜任力;推动一人一案,打通一张课表,推进本硕博衔接培养。

健全思维能力,奋力书写新时代育人新答卷。以“五育并举”为抓手,华东师大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特色和综合性大学优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课堂上,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覆盖所有类型课程,入选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整体改革示范校、领航高校,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以科技、人文、艺术三大模块课程群为底座,以“经典阅读”课程群作为塔腰,以揭示思维模式重大转折和变化的“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为塔尖,建立了“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训练为特色”的“金字塔型”超学科通识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新引擎”推动教育变革,全力构建“课训赛”融合教育体系,新建《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创新思维训练》等48门双创课程,建设“产学研”共享实践平台,涵育“思创教”融通双创文化。成立首席技术官(CTO)学院,推出全球首个针对首席技术官的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项目,探索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中国特色产业技术领袖培养模式。近五年,华东师大“金课”频出,新增400余门次国家级和省部级优质课程;成立教材研究院,编写出版300余部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教材;凝练成果,33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培养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专家型卓越教师,是华东师大实施“卓越教师”专项计划的宗旨和愿景。为此,学校不断优化未来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打造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培养层次;搭建培养卓越教师的高效教育平台,深化书院制养成教育,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构建理论修习、学术训练、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构建全面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以专业认证工作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在全国首创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建设一体化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机制。目前,学校师范生培养整体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教育硕士项目在首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为A+,教育博士质量持续提高。

面向未来,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表示,学校将采用超学科、开放性、项目化、无细案、学分认定等方式推动卓越育人模式不断迭代更新,在更多领域培养拔尖人才、推动科研创新。

以科研范式新变革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坚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塑造一流大学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华东师大瞄准交叉前沿领域加速布局,“以‘超限制造’面向未来、原创集成、多维辐射、引领变革的范式,强化有使命、有组织的科研,将主要科研方向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表示。通过引导学科集群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等系列举措,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成效显著。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华东师大聚焦“教育+”“生态+”“智能+”“健康+”“国际+”五大领域,促进跨越学科边界的学科集群发展。学校以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三个一流学科为依托,构筑学科群与特色学科相结合的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体系。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强强联合,教育科学学科群优势集群效应日益彰显;生态学、地理学、海洋科学交叉融合,地球科学学科群服务“生态文明”国家战略效应初步显现;统计学、软件工程、数学协同发力,信息智能学科群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华东师大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学科结构布局的调整与优化。通过不断完善“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学校将现有学科分为“一流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群”“特色应用与交叉创新学科”三个层次,形成“3+3+X”的学科建设策略。通过推动各学科与一流学科的交叉融合,发挥一流学科“率先发展”引领辐射作用,实现“集聚交叉”“整体带动”效应。

此外,学校设立基础文科、基础理科、特色工科三个重点建设学科群,形成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学科群引领带动全局发展的新局面。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需求、解决重大实际应用问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应用学科的质量、精度和社会贡献度。鼓励在前沿领域、针对重大社会和科学问题,开展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推动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

引领学科前沿发展,为破解“卡脖子”难题贡献师大方案。学校制度化培育布局“从0到1”的前沿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应用研究,促进科研与社会产业的有效对接,不断增强科研转化与社会服务效能。其中,由周傲英教授牵头的“支持互联网级关键核心业务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项目,突破国家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中遭遇的核心信息系统替代工程难题,破解核心数据库系统被国外IT公司垄断的困局。李道季教授团队领导建立国家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程和研究方法,为微塑料领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技术保障,该研究成果占领制高点、引领前沿,在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创新创造的引领力和贡献度,华东师大鼓励原创性和基础性研究,发挥教育研究集成优势,加强有学术支撑、理论深度和思想厚度的高水平智库建设,创造性开展与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由程亚教授团队构建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快激光“超限制造”三维内雕技术研发平台系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相关制造装备、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的垄断,为药物连续制造和智能制造开拓了技术路线,实现换道超车。

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将一流科研优势转化为一流教学优势,学校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全覆盖,不断强化学生学术体验。通过引导和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建设,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优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鼓励学科交叉、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科研产出质量,培养科研后备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形成了“学习体验-科研训练-创新研究”进阶式学术能力提升体系,通过发挥关键环节考核筛查作用,为全体研究生体验高质量、多元化的学术训练提供保障。

未来,华东师大还将适时新建交叉学科门类和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持续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机制。

以高水平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日前发布2022年入选数据库期刊的引用分“CiteScore 2022”,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创刊五年,已跻身全球学术期刊的第一方阵。该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家正式批准、完全由国内高校主办的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

近年来,华东师大深入实施高水平国际化战略,加快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格局,构建高质量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合作机制,切实服务卓越育人与卓越学术,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华东师大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二、上海第一。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华东师大持续推进全国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高水平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建设,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积累宝贵经验。依托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大推进优质师资、学科、课程资源共享,陆续与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共建脑与认知科学、数学、计算化学、社会发展、物理、全球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

此外,由华东师大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创建亚欧商学院,重点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要的具有全球化视野、跨国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端管理人才,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就读。华东师大与法国高师集团合作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和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探索高水平博士生联合培养之道,开创了中法教育合作新范式。该项目开展20年来,共招收650余名硕士研究生、录取182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Nature、Science等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350余篇。

华东师大积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300余所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密切合作交流关系,设立了56项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和近300项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持续优化国际交流多维合作体系。

五年来,华东师大共开设本科生境外交流项目252个,选派3000余名优秀本科生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26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研究生方面,共选派4100余名研究生赴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或访问学习。

开展高层次科研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华东师大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在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中,协力应对全球治理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华东师大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等共建31个联合研究平台,聚焦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时空高可信等关键技术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研究与成果转化,聚焦冷战史、全球史、中国研究等重要研究议题开展深度合作。

协力应对全球治理难题,重大国际科学研究计划“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和“未来地球—海岸”在华东师大设立国际项目办公室,协调全球或区域相关研究。此外,学校科研团队还开创和引领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研究,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环境署“海洋垃圾热点评估方法”白皮书编制等,助力破解海洋塑料污染全球性难题,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方面取得突破。

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支撑引领卓越育人与卓越学术。过去五年,华东师大共举办18站30余场次的全球专场人才恳谈会,吸引超过1000余名海外青年英才参加。2023年初,学校召开全球云端推介会,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澳洲、亚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青年才俊报名参会,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海外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影响力;同时从2018年至今,学校开展年度“青年科学家(学者)论坛(在线论坛)”,超过1300名青年学者受邀参加学校主论坛和学院分论坛,超过75%的受邀学者毕业于海外知名学府,线上观看人次共计突破10万余次,海外青年人才年均引进数量几年内增加200%。

外籍专家及引智工作务实有效,对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华东师大目前共有8个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这些引智基地在学校相关重点学科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项目团队包含海外学术名家30名、海外学术骨干超过200人。通过聘请、引进外国专家及专家团队等方式,基地在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累计发表论文5000余篇;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00余人;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4项,主办国际会议120多次,签署合作协议40余份,团队获科技奖励26项等等。这些项目的全面推进对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搜索小程序:志愿王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