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规避三大误区----摘自熊丙奇谈高考志愿填报
时间: 2014-05-27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
浏览量: 6926
收藏
熊丙奇说,填报志愿时,名次比分数要重要。在当年高考报名人数、录取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投档分名次,参考往年的对应表来确定报考学校。不过,当高考录取人数产生一定变化时,考生就需要对名次定位进行修正。
熊丙奇透露了一个修正公式:今年投档分名次所对应的去年名次=今年的投档分名次×去年录取人数/今年录取人数。熊丙奇认为,考生在一本线上可以选学校,二本线上应该选专业。可根据分数列出最想进的学校、比较想进的学校、可以进的学校等;专业方面,则可根据感兴趣的专业找到对应的具有实力的院校,并通过平行志愿填报来实现。比如,某考生喜欢英语专业,可以列出开设这一专业的多所高校,分析自己的分数与高校对应的情况,由此把这些学校作为平行志愿。
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大学和专业,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4-10年的人生规划和发展。但很多考生家庭在面对专业选择时,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1:一味迷信“名校”,不问专业
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志愿填报前,就达成共识“非××校不去”,对学校的专业不加以分析,不顾一切地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结果,孩子高分考入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甚至竞争力较弱的专业,这对孩子4年以后的就业和升学都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那么,如何在“好学校”与“好专业”之间做好选择?
误区2:追捧所谓“热门专业”,不问就业
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咨询最多的就是“热门专业”,认为所谓“热门专业”一定是好专业,今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据有关数据显示,历年所谓的“热门专业”,如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工程等,近年都纷纷上榜成为了最难就业的专业。那么,如何对所谓的“热门”或“冷门”专业做好判断?
误区3:家长一手包办,不问孩子兴趣
根据有关调查,6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所读的专业,提不起学习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中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专业是由父母包办的,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差距太大,根本学不进去。最后导致大学4年碌碌无为,专业成绩惨淡,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与升学的专业需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呢?熊教授提示:高考成功是孩子的新起点,大学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一旦走错,不仅枉费高中三年的辛勤和汗水,更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正确了解高考形势,找准自身的专业选择,提前规划志愿填报,规避以上专业误区应该成为众多高二家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