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32 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 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时间: 2020-07-10
来源: 西华大学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6310
收藏
7月9日,《四川日报》以“32 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 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为题,从“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精准推进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三个部分,深入报道我校与四川省国资委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的深度合作。《四川日报》 报道截图
报道全文如下:32 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 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6月30日,省国资委与西华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西华大学举行。省国资委牵头,32家国有企业负责人走进西华大学,校企双方畅谈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省国资委负责人,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校长刘树根,32家国企负责人和西华大学50余名学科科研平台专家及学院负责人共同见证了协议的签署。双方共商新合作,共谋新发展,从智库咨询到产学研平台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从学术交流到教育培训合作,校企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开启新的篇章。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国有企业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四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保持强劲态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好的环境、好的待遇、好的机会平台吸引人才,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省国资委的支持带动下,西华大学与国有企业密切合作,把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精准化对接。
西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有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受聘担任学校及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商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企业专家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或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与学校全职教师队伍形成优势互补。
在西华大学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过程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企业都参与其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该校提供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方向和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的人才与产业发展接轨、与企业需求吻合,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汽车是西华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该校和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王牌”)有近20年的合作历史,并于2012年联合建立了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加强在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联合培养在校大学生超过1000人,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与重汽王牌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一个缩影。学校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教资源积极与国企搭建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了一大批产学研基地、教学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践基地。比如,与四川华西集团、川化集团等企业单位联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16个。同时,西华大学还联合东方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高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多主体参与、政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培养出的西华学子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西华大学毕业生不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而且“上得来、撑得起、能出彩”。在协议签署仪式上,水电七局总工程师向建介绍了1000余名西华大学学子在水电七局的工作情况,他说:“部分毕业生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大中型工程项目,涌现出很多教授级的高工和高中级管理人员。”
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历练,很大一部分西华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在不少国有企业形成了西华大学优秀校友团队。据西华大学统计显示,在四川省汽车行业的总工、副总经理及以上技术和管理骨干中,西华大学毕业生占30%以上;在四川、重庆等地的企业中,水力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近60%来自西华大学;四川省90%以上的大中型建筑企业中均有西华大学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在中国500强企业华西集团和成都建工集团的技术骨干中,西华大学毕业生约占30%;在四川食品、电力行业中,西华大学毕业生约占1/4。
今年6月,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团省委等部门还主动牵线搭桥、上门服务,为高校和企业建立“就业直通车”。6月15日,“百日冲刺 梦圆盛夏”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在西华大学举行。近5年来,近万名西华大学毕业生进入在川国企工作,学校被十九冶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认定为优质毕业生培养基地。西华大学学子扎根国企、服务四川,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学校已成为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 西华大学经过60年办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立足四川、服务西南,学科专业与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高度契合,形成了与区域产业集群相对接的学科专业群。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布局新学科新专业,在现代农业装备、航空航天、应急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需求是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内在动力。为了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国企平台优势深度融合,6月上旬,省国资委牵头组织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到西华大学,与相关学科科研负责人深入交流,讨论合作项目。
在省国资委与西华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西华大学向企业介绍了学校科研优势,并重点介绍了巨型水力机械装备及智慧系统、川菜工业化、焊接机器人技术、基于X波段电子加速器X射线血液辐照仪等重要产业化项目。
近年来,西华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与攀钢集团、国家电网、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企业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和实验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该校各科研团队以项目为导向,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献计献策,既解决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又推动了技术进步。
西华大学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四川省一流学科,学校拥有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能源装备、水利工程等领域,西华大学科研团队结合国内大型发电设备自主研发需求,先后承担完成了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委托的多个科研项目,解决了大型水力发电机组中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校企联合编制的国家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在氢能源与智能汽车方面,西华大学科研团队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燃料电池客车性能测试评价技术研究,该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开发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学校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推广了巨型水力发电装备、巨型排灌水力机械及智慧系统,使西华大学成为西南地区高校水力机械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校企合作开发的大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阻尼系统故障治理技术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西华大学副校长余孝其介绍说。精准推进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 此次西华大学与省国资委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既紧密结合四川国企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需要,又充分发挥西华大学在电子信息、航天航空、能源动力、汽车、食品加工、农业装备等领域的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边慧敏表示:“希望以此次校地合作为契机,让高校与企业一道,共同为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四川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协议,省国资委将着力推动四川相关国有企业全面参与共建西华大学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推进学校“一流学科”与省国有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支持学校在四川国有企业建立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学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与学校联合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支持西华大学在四川国资系统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与大型企业合作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和鼓励学校高层次人才与四川国资系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在西华大学举办四川国有企业大型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吸纳西华大学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实习工作。
通过全方位合作推动校企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将有力促进高校学科链、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和资本共赢发展,推动高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创新发展,为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报道全文如下:32 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 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6月30日,省国资委与西华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西华大学举行。省国资委牵头,32家国有企业负责人走进西华大学,校企双方畅谈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省国资委负责人,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校长刘树根,32家国企负责人和西华大学50余名学科科研平台专家及学院负责人共同见证了协议的签署。双方共商新合作,共谋新发展,从智库咨询到产学研平台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从学术交流到教育培训合作,校企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开启新的篇章。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国有企业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四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保持强劲态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好的环境、好的待遇、好的机会平台吸引人才,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省国资委的支持带动下,西华大学与国有企业密切合作,把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精准化对接。
西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有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受聘担任学校及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商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企业专家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或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与学校全职教师队伍形成优势互补。
在西华大学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过程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企业都参与其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该校提供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方向和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的人才与产业发展接轨、与企业需求吻合,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汽车是西华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该校和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重汽王牌”)有近20年的合作历史,并于2012年联合建立了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加强在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联合培养在校大学生超过1000人,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与重汽王牌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一个缩影。学校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教资源积极与国企搭建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了一大批产学研基地、教学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践基地。比如,与四川华西集团、川化集团等企业单位联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16个。同时,西华大学还联合东方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高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多主体参与、政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培养出的西华学子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西华大学毕业生不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而且“上得来、撑得起、能出彩”。在协议签署仪式上,水电七局总工程师向建介绍了1000余名西华大学学子在水电七局的工作情况,他说:“部分毕业生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大中型工程项目,涌现出很多教授级的高工和高中级管理人员。”
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历练,很大一部分西华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在不少国有企业形成了西华大学优秀校友团队。据西华大学统计显示,在四川省汽车行业的总工、副总经理及以上技术和管理骨干中,西华大学毕业生占30%以上;在四川、重庆等地的企业中,水力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近60%来自西华大学;四川省90%以上的大中型建筑企业中均有西华大学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在中国500强企业华西集团和成都建工集团的技术骨干中,西华大学毕业生约占30%;在四川食品、电力行业中,西华大学毕业生约占1/4。
今年6月,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团省委等部门还主动牵线搭桥、上门服务,为高校和企业建立“就业直通车”。6月15日,“百日冲刺 梦圆盛夏”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在西华大学举行。近5年来,近万名西华大学毕业生进入在川国企工作,学校被十九冶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认定为优质毕业生培养基地。西华大学学子扎根国企、服务四川,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学校已成为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 西华大学经过60年办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立足四川、服务西南,学科专业与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高度契合,形成了与区域产业集群相对接的学科专业群。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布局新学科新专业,在现代农业装备、航空航天、应急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需求是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内在动力。为了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国企平台优势深度融合,6月上旬,省国资委牵头组织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到西华大学,与相关学科科研负责人深入交流,讨论合作项目。
在省国资委与西华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西华大学向企业介绍了学校科研优势,并重点介绍了巨型水力机械装备及智慧系统、川菜工业化、焊接机器人技术、基于X波段电子加速器X射线血液辐照仪等重要产业化项目。
近年来,西华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与攀钢集团、国家电网、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企业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和实验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该校各科研团队以项目为导向,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献计献策,既解决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又推动了技术进步。
西华大学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四川省一流学科,学校拥有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能源装备、水利工程等领域,西华大学科研团队结合国内大型发电设备自主研发需求,先后承担完成了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委托的多个科研项目,解决了大型水力发电机组中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校企联合编制的国家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在氢能源与智能汽车方面,西华大学科研团队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燃料电池客车性能测试评价技术研究,该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开发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学校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推广了巨型水力发电装备、巨型排灌水力机械及智慧系统,使西华大学成为西南地区高校水力机械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校企合作开发的大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阻尼系统故障治理技术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西华大学副校长余孝其介绍说。精准推进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 此次西华大学与省国资委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既紧密结合四川国企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需要,又充分发挥西华大学在电子信息、航天航空、能源动力、汽车、食品加工、农业装备等领域的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边慧敏表示:“希望以此次校地合作为契机,让高校与企业一道,共同为推动四川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四川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协议,省国资委将着力推动四川相关国有企业全面参与共建西华大学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推进学校“一流学科”与省国有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支持学校在四川国有企业建立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学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与学校联合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支持西华大学在四川国资系统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与大型企业合作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和鼓励学校高层次人才与四川国资系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在西华大学举办四川国有企业大型校园专场招聘会,积极吸纳西华大学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实习工作。
通过全方位合作推动校企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将有力促进高校学科链、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和资本共赢发展,推动高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创新发展,为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