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滁州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550-3518833,0550-3510048

官方网址:http://www.chzu.edu.cn/ http://zsw.chzu.edu.cn

滁州学院2021年十大新闻

时间: 2021-12-31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771 收藏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2021年,也是蔚园人把握历史机遇同心同德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一年。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不断书写新时代蔚园发展奋进之笔。让我们一起回顾。

一、喜庆建党百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学校党委精心制定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引领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全校师生收看庆祝大会直播盛况。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向13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永远跟党走”大合唱比赛,近千名师生代表同台竞唱,用歌声赞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新时代。举办“音乐中的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会”,以史串歌,以歌叙史,让音乐“党课”可看可赏可听可唱。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美术作品展,展出师生作品400余幅,通过绘画作品集中展现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美术学院赵振华教授《战胜非典》《进军小汤山》2幅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陈。组织开展师生“永远跟党走”书法作品征集活动,组织侨届教师参加“侨心永向党”省侨联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永远跟党走”主题网络文化节,征集师生网络文化作品500余篇(件)。举办“身边的榜样”青春故事分享会、“声音秀”献礼建党100周年等活动。利用易班快搭轻应用、微社区等展播红色人物故事30余个、红色电影10余部,发布主题推文20余篇,开展主题活动20余次。制作学生专题宣讲微视频10部,参与学习4500余人次。

二、扎实生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办好实事

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体要求,健全完善“六学”“三项机制”,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90余次、集中研讨120余次,师生集中学习1100余次、集中研讨600余次。举办专家报告会、读书班、党史知识竞赛、“集中学习月”活动,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成立校党委讲师团,开展校内外宣讲120余场。3000余名学生入围全省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决赛,13人获省三等奖以上奖项,其中2人获特等奖,获奖等次和规模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QQ校园号、抖音视频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情况、典型做法和实际成效。在校园网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道2200余篇,校外媒体发稿70余篇,其中中国教育报1篇,共产党员网1篇,学习强国4篇,安徽教育网首页14篇。学校“唱演书画‘四重奏',为党史学习教育添活力”创新举措和“用好节日资源,助力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典型经验,被《安徽教育信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和省内外众多主流媒体刊载推介。

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共列出办实事项目134个,其中重点项目61个,用心用情为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0%,高出2020届同期水平3.9个百分点,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倾力做好贫困资助工作,全年资助学生18842人次,资助金额达5198.2万元。全力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核酸检测和风险管控举措,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师生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8.2%,学校疫情持续保持“零状态”。教工餐厅菜品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就餐满意度“满意率”提升至95%以上。“掌上蔚园”新建网上服务项目4个、接入信息系统7个,新集成4000万条业务数据。教职工体检进一步优化。顺利完成教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清算汇缴金额3928.2万元。新一轮基建全面开启。校园规划修编方案通过市规划部门批准,实验实训1号楼项目主体结构完成验收,会峰校区人才公寓4/5号楼、琅琊校区学生公寓A/B楼项目完成招标,产教融合综合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可研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实施50多项零星基础设施改造,有效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标准建成“征兵工作站”“兵役服务站”,得到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和省军区、省教育厅高度肯定,先后被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三次专题报道,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高校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交流展示。

三、中国教育报推介学校党建典型经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紧压实

学校党委以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为契机,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打造“活力党建”“树人党建”“生态党建”“融合党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完善二级学院“两个规则”,开展党建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专项行动,大力推进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全面推进党建“双创”任务落实,制定《基层党建工作十大重点任务》,出台《关于加强主题党日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2021年基层党建三十佳案例评选,举办“蔚然成锋”学生党员先锋论坛14期,“五好”支部占比51%,学校首批58项“党建研究项目”落地结果。出台《中层领导人员日常考核办法》,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开展“学史力行、干在实处”系列活动,举办蔚园管理论坛、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工作坊、专题网络培训,多方位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安徽《党的建设》2021年第1期报道学校“四重四抓”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中国教育报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学校党建引领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学校党委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高站位,进一步压实责任,进一步运用好巡视整改成果。十届省委巡视整改专项行动13个问题已完成12个、基本完成1个,51条整改措施已完成50条。完成中央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党内政治监督谈话校级领导班子成员39个问题整改工作均取得实质性成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央暨十届省委第九轮巡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向上向好。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配齐配强专职监督力量,建立二级纪委,推进巡察工作。持续深化“三不”一体推进,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正风肃纪效能,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顺利通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思政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制度保障,贯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线下宣教+线上宣教”,着力科技创新育人、关爱服务育人、组织管理育人,打造“三堂”联动、“四维”协同、“五化”一体育人特色品牌,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1234”育人格局基本构建,“五彩”校园有效呈现,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验收,并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高校第27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走细。深入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滁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切实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扎实推进“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方法和手段。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学生8万人次同上四堂“四史”思政大课,推送93期“蔚园理论之声”专题音频微团课,《小岗村的“红手印”》实地探访节目入选团中央微团课直播,累计50万余人次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暑期1401支实践团队共1.35万余人次奔赴全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获批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提升,1名博士夫妇入选“中国好人”。切实抓好“平安校园”建设,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4次,出台校园电动车管理规定,持续开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校园环境安定稳定。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学校在首届全省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校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校关工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校侨联荣获“全国优秀侨胞之家”,受邀参加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被省侨联命名为第一批星级“侨胞之家”。

五、精心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并审议通过,明确了“上水平”发展主题,确立了“12345”的发展路径,制定了涉及八个大类44项指标,部署了35项具体举措,构建实施“十大工程”,绘就了学校“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

学校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大力开展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突破年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推动任务落实。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及负面清单,六大类52条改革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教师工作量综合评价改革》和《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改革》两个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为首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二级单位任期目标管理和年度综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调整优化,人才引进待遇由人均80万元提高到人均120万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20年度科研业绩奖励方案,着力破“五唯”。出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成功入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学校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重点建设单位,硕点创建得到省教育厅大力支持。滁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支持学校硕士授予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市人大主要领导先后来校调研,加快推进落实市校合作框架协议,

学校出台创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制定任务分解表、进度计划表及成果登记与对照分析表,确保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先后召开4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17次办公室会议并深入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校领导先后两次参加安徽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调度会并作汇报发言。全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2783.3万元。成立应急管理学院暨智慧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院和地理学学科综合改革实验区暨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打造应用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对接,争取各方支持。与安徽大学签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省教育厅给予学校每年100名硕士研究生专项招生指标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与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切实加强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现有兼职硕士生导师68人,有效做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

七、推深做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认证为抓手,深入落实OBE教育理念,新增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金融工程等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认证申请被受理。41个专业完成省级专业评估,19个专业上榜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全省同类高校第三,学校位列“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326位。出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加强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课程建设和新文科建设扎实推进。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共有1.6万余人次参加A、B类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85项、省级奖项949项。其中,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1名学生荣获“2021年Esri全球青年学者奖”。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2项,省级240项,遴选18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立项1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创新训练项目《面向高质量DEM构建的等高线最优离散化方法研究》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地方高校学术论文项目,学校位列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第282名,同类院校第26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2021年学校文史、理工类招生投档线在省内同类院校排名再创新高,文史类投档线高出省二本线34.6分,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第2,理工类投档线高出省二本线49.3分,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第3。

八、科技到账经费突破6000万,服务发展能力再上新台阶

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科技到账经费再创新高,达6300万元;授权国家专利138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省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奖2项,获批滁州市113产业创新团队2项。获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84项。与37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94个。

学校探索出的选派高学历或高级职称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的创新服务模式,获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和时任滁州市委书记的批示、肯定,安徽、江苏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全年6名“科技副总”分驻来安县6家企业,协助企业解决难题40余项,争取科技项目订单4个、经费近900万元。

九、外引内培教授博士65人,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工作指导、调度和督查落实,巩固和提升“人才工作推进年”活动成果,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人才96人,其中博士58人,是2020年引进人数的2.7倍。评聘教授7人、副教授27人,两名教授分别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获批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4项。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校制订师德教育学习专题计划,印发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工作方案,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氛围进一步浓郁、全校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1名教师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1名教师获“安徽最美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0名教师获滁州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称号,2名教师先进事迹入选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学习读本》。

十、中泰合作办学项目首届学子入学,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

学校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纳入安徽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首届学子按时报到入学。参加“相聚云端,共话未来--中国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高端云访问活动”,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教育项目交流合作、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方面深度合作。与台湾淡江大学联合主办“第八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获批中国科协2021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资助项目,是全国16个入选项目之一和安徽省唯一1个入选项目。协办“第十届皖台科技论坛暨2021皖台高校‘云交流’”活动,承办智慧养老分论坛,校党委书记陈润受邀出席大会,并作为安徽高校代表在开幕式现场致辞。承办中国侨联与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项目“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线上冬令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云端课堂,讲述皖美山川、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全方位展示安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亮丽特色,充分展现“安徽营”的独特魅力。学校获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扩大开放办学,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加强银校合作、校企合作,办学资金、项目及政策支持得以不断提高。推进校友工作,凝聚服务校友力量,发挥校友精神资源和物资资源优势,以“软实力”支持学校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推进。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地理信息服务、智慧养老、应急消防、环境保护等领域组织专家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滁州市天长、来安、明光等县市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申报6个天长智能装备研究院项目全部通过,组织教授博士担任来安县有关企业科技副总,组建明光市八大科技专家服务团对接明光六大产业及特色板块开展科技帮扶。完成非学历教育培训233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