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收藏

专科(高职)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431-81636255,0431-81636256

官方网址:http://www.dfzyxy.net/ http://www.dfzyxy.net/zsw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 2019-05-26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145 收藏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701

 

 

 

 

前言…………………………………………………………………………………………………………………1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3

(一)毕业生的性别结构…………………………………………………………………………………………3

(二)毕业生的专业分布…………………………………………………………………………………………3

(三)毕业生的民族分布…………………………………………………………………………………………4

(四)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4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5

(一)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5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5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6

(四)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6

(五)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7

三、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情况分析………………………………………………………………………………8

(一)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比例分析……………………………………………………………………………8

(二)学力(学历)提升方式分析………………………………………………………………………………8

(三)学力层次提升专业一致性分析……………………………………………………………………………9

(四)学力层次提升原因分析……………………………………………………………………………………9

(五)学力层次提升结果满意度分析………………………………………………………………………… 10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10

(一)就业途径分析…………………………………………………………………………………………… 10

(二)就业花费分析…………………………………………………………………………………………… 11

(三)就业薪资水平分析……………………………………………………………………………………… 11

(四)就业满意度分析………………………………………………………………………………………… 12

(五)成功就业因素分析……………………………………………………………………………………… 12

五、就业工作措施与方法……………………………………………………………………………………… 13

(一)夯实衔接办学,为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上升渠道……………………………………………… 13

(二)建设教师队伍,为提高学生就创能力提供人才保证………………………………………………… 14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保障…………………………………… 14

(四)推进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选择提供坚强后盾…………………………………………… 15

(五)开展职业能力建设,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 15

(六)重点监督实践、实习环节,为锻造学生工作胜任力提供体制保障………………………………… 16

六、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7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17

(二)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整合全校教育资源……………………………………………………………… 18

(三)提升就业指导队伍水平,把就业服务贯穿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 18

 

  

    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工作要求,编制了《长春东方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的编制旨在全面系统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展示育人成果。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领导班子统领全局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跟踪调研,系统分析就业质量情况,按时完成了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现面向社会发布《长春东方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始建于1992年,前身为长春东方大学。200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进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列。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办学方向,强调“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青春、社会的关注、教育者的良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初步形成了“学院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采取“重素质+强能力+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生能力教育面向职业群,学生素质教育面向宽基础”、“一专多能,综合发展”的职教特色,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顶岗”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报告主要以教育部规定的五大指标体系(毕业生基本情况、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分析、高校就业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状况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反馈)为指导。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心就业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61231),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分布、整体就业率与专业就业率、就业去向分析、就业单位行业分析等基本信息。第二,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涉及毕业生选择学力层次提升的相关数据。第三,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统计问卷调查。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2016年,本校毕业生总人数为117人,女生为95人,占总人数的81.20%;男生为22人,占总人数的18.80%,毕业生的性别结构见下表所示:

毕业生结构

分类

人数(名)

所占百分比(%

性别

22

18.80

 

95

81.20

1——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二)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2016年,本校的毕业生主要分布于6个专业,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护理专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4.96%;其余分别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分布见表2所示:

序号

系部

专业

人数(名)

比例(%

1

护理系

护理

76

64.96

2

医学系

康复治疗技术

16

13.68

3

 

口腔医学技术

6

5.13

4

 

眼视光技术

7

5.98

5

药学系

药学

9

7.69

6

 

生物制药技术

3

2.56

2——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三)毕业生的民族分布

    2016年毕业生,汉族105人,占89.74%;蒙古族7人,占5.98%;满族2人,占1.71%;锡伯族1人,占0.86%;回族2人,占1.71%

(四)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2016年毕业生,生源地为吉林省的学生4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7.61%;内蒙古自治区33人,占比28.21%;黑龙江省23人,占比19.65%;辽宁省14人,占比11.97%;山西省2人,占比1.71%;浙江省1人,占比0.85%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201612月底,长春东方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9.74%,以专业划分为依据,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护理专业就业67人,专业就业率为88.16%;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13人,专业就业率为81.25%;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6人,专业就业率为100%;眼视光技术专业就业7人,专业就业率为100%;药学专业就业9人,专业就业率为100%;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就业3人,专业就业率为100%

二)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2016年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等类型。其中就业协议形式就业8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8.38%;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1%;其他录用形式就业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7%;自由职业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98%;应征义务兵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1%;升学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85%;自主创业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85%;待就业1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26%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016年毕业生,吉林省就业44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3.12%;内蒙古自治区就业22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21.55%;黑龙江省就业20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9.61%;辽宁省就业1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0.78%;北京市就业4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92%;浙江省就业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98%

注:此项统计不包括毕业去向为升学和应征义务兵的毕业生

(四)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16年,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行业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达69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67.65%;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0.78%;其余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等行业,

注:此项统计不包括毕业去向为升学和应征义务兵的毕业生

(五)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从就业职位类别角度分析,我校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职位主要集中在卫生专业技术职位,共有61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59.80%,其他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主要集中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位。

 

注:此项统计不包括毕业去向为升学和应征义务兵的毕业生

三、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比例分布

    根据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显示,本校2016年毕业生选择学力层次提升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5.47%,各专业毕业生选择学力层次提升的比例见下表所示:

序号

系部

专业

比例(%

1

护理系

护理

85.52

2

医学系

康复治疗技术

87.50

3

 

口腔医学技术

87.50

4

 

眼视光技术

71.42

5

药学系

药学

88.88

6

 

生物制药技术

100

(二)学力(学历)提升方式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选择学力(学历)层次提升的毕业生,99%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通过校内助学的方式提升学力层次,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升入上级本科院校的方式提升学历层次。         

(三)学力层次提升专业一致性分析

在学力层次提升专业一致性问题上,选择专业一致或相近/相关的毕业生比例达76%,但仍有部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或其他原因,选择相关度低的专业提升学力层次。学力层次提升专业一致性分析见下图所示:

 

(四)学力层次提升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2016年,毕业生选择学力层次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谋求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的原因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提升综合能力”、“增加就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点”、“和“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而“解决就业困难中的学历因素”并不构成毕业生选择学力层次提升的主要因素。学力层次提升原因分析见下图所示:

 

(五)学力层次提升结果满意度分析

     2016年,毕业生对学力层次提升结果满意度较高,以“比较满意”居多,占比 56.43%;其次是“很满意”,占比 29.71%,总体满意度达 86.14%。毕业生学力层次提升结果满意度分析见下图所示: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就业质量是反应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部分关于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主要从就业途径、就业花费、就业薪资水平、成功就业主要因素、就业满意度六个维度分析。

(一)就业途径分析

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64.71%的毕业生通过母校推荐获得当前工作;16.67%的毕业生通过自己直接联系就业单位成功就业;13.71%毕业生通过校友、亲友推荐获得当前工作,4.91%的毕业生通过其他途径成功就业。从此项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对于就业问题是极其重视的,八成以上的就业毕业生是通过学校的就业促成机制成功获得就业机会。    

(二)就业花费分析

据统计,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28.43 %的毕业生,花费1000元以下的成本找到现在的工作;50.98%的毕业生,花费1001-1500元的成本找到现在的工作;11.76%的毕业生,花费1501-2000元的成本找到现在的工作;8.83%的毕业生,花费2001元以上的成本找到现在的工作。就业花费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花费成本较低,主要归功于学校提供的主动就业举措和就业推荐方式。毕业生就业花费分析见下图所示:

 

(三)就业薪资水平分析

     调查显示,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起薪点在“2500-3000元”的毕业生较多,占57.84 %;其次是选择“3001-3500元”和“3501-4000元”的毕业生,各占26.48%10.78%;选择“4000元以上”的毕业生数较少,占4.91%。该数据表明,初次就业的我校毕业生月薪主要为2500-3500元,处于该阶段薪资的毕业生比达84%以上。

(四)就业满意度分析

     就业满意度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也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调查统计显示,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对现就业岗位“满意”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的86.27%,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岗位贴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值。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见下图所示:

 

(五)成功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认为其在找工作的经历中感受到最有利的因素是专业背景。通过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上有的放矢。70.19%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背景较为重要,成为选择人数最多选项;56.47 %的毕业生认为实践和工作经验较为重要; 依次排序,27.84 %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成功就业因素。从此项数据看出,我校毕业生多以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初次就业,毕业生成功就业因素分析见下图所示:

 

    五、就业工作措施与方法

2016年,学校把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作为工作目标,深入探索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各部门通力合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衔接办学,为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上升渠道

2016年,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继续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实行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办学,打通高职高专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联系,构建起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为学生继续学习、接受高层次教育,保障学生充分就业提供有利上升渠道。

在建立健全学生在本校阶段的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新举措。在辅导员配比方面,“3+2”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实行定人、定责、定岗的“三定”措施,严格保证人才培养的高标准。

(二)建设教师队伍,为提高学生就创能力提供人才保证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加大措施,努力建设素质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第一,高度重视打造创新团队,特别是注重领军性高层次带头人的选拔任用。学校推荐的汽车与机电工程系教师张洪波,医学系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盛丽娟受聘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标志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拥有的以优秀专家学者和“长白山技能名师”为代表的创新团队,引领着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着力加大对本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特别是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引进。学校“双师型”教师占全校专业教师的比例达70.33%,目前,学校聘用的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级职称的20名。由相关医院、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来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也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保障

    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努力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实践条件保障。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筹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省财政和人社部给予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项目有力支持,已到校项目支持资金180万元。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指导下,学校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开展中。如“大学生创业协会”社团组织刚刚成立,就以创业团队组建与创业计划书编制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参赛队伍按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要求组成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项目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多种形式的创新性活动,增强了学生创新创造和创业意识,激发了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事业的热情与信心。

(四)推进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选择提供坚强后盾

    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先后与国内数十家医院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开展实习实训。医院专家团队不仅参与校内授课任务,同时负责学生医院实习课程的教学。2016年,在保持与原实习医院继续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与办学规模,新增数家实习就业基地,如吉林国文医院、长春市中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等省内医院。学生通过在合作医院观摩教学、直接接触病患,接受最为直观的专业体验,实现情景式教学,增强感性认识与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岗位工作要求衔接的过渡期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开展职业能力建设,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和社会适应性的培育,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职业技能专门培训等途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职业能力专项培训和考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全校学生共参加相关职业能力培训近3000人次。其中:20151200人次参加了多项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志着学生预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和学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的提高。

为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学校开辟了高职高专第二学历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学历教育途径,并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相关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一年来,新建总面积达1000㎡的眼视光等专业实验、实训室4个,保证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培训工作开展,为学生完成第二学历和本科课程学习及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重点监督实践、实习环节,为锻造学生工作胜任力提供保障

坚持课间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两头抓。课间实习:常年坚持组织各专业学生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医院和企业课间实习。毕业实习:坚持根据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实施分流定向实习,定向就业。如,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实习护理专业学生,除留在医院就业外,其余很多学生到北京的高端私立、国际医院就业;在珠海维登义齿国际有限公司实习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除留在实习单位就业外,部分学生选择留在珠海的其他义齿有限公司就业。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大多到国家三甲医院和国内高端民营医院就业,长春华领体检中心已连续两年聘用我校护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我校2016年赴省外实习学生有400多人,预计2017年将超过600人。连续两年开展实习生岗位适应情况调查、择业意向调查和就业市场分析,加强就业指导的人职匹配性,提高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力。

同时,以实习带动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冠名班”合作培养模式,目前已与吉林省武警边防总队医院、四平市人民医院、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培养护理专业、药学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定向就业。  

坚持志愿活动与职场体验活动的社会实践两手抓。一是志愿者活动。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志愿者,学校为志愿者提供岗位,如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卫生以及定期到校外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锻炼了学生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二是假期职场体验实践活动。就业处与团委、学工处联合组织寒暑假职场体验活动和实习就业体验夏令营活动,每学期初召开职场体验报告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

六、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我校就业部门联合学工处、团委、教务处,将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学校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招生规模的重要评估指标,构建并完善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我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反馈结果,结合当年的社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整招生指标。在保持特色专业招生规模基础上,努力做精做强。对于社会新兴产业,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实际情况,增设招生指标。努力构建专业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反馈机制。继2015年新增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助产、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专业外,2016年,根据社会需求、就业反馈和学校教学资源情况,经学校上报、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新增中医康复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学营养等专业,列入我校2016年度招生计划。此外,每年报考宣传时,学校将招生部门和系部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共同组队,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招生专业的就业整体情况,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具体的了解学校各专业的情况。

(二)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整合全校教育资源

    继续推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课上内容与课下实践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领悟力,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实力和专业技能。学校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开放力度,让每位在校生都有机会进行技能实训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活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实训增强个人能力和就业实力,为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把企业生产实践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实际生产,提升个人技能水平,通过实训、顶岗实习等走上就业。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顶岗”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教育教学进一步贴近了社会需求,极大的推动了毕业生就业。

(三)提升就业指导队伍水平,把就业服务贯穿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

按照学校领导提出的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加大对辅导员、就业干事、学工干事、就业教师等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各类竞赛等多种形式,构建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就业教育的全程指导体系,分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引导,加强与毕业生密切相关的网上求职、签约、调整改派、实名登记等就业手续办理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对毕业生关注度比较高的就业岗位的面试指导与培训,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加强对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尤其是加强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帮扶,做到每人沟通一次,每月沟通一次,每月推荐一次,直至完全就业。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与一对一帮扶,及时了解他们的待业原因,重点关注,实施心理辅导、岗位重点推荐等举措,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