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收藏

专科(高职)丨师范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932-8331467,0932-8331490

官方网址: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单独招生《综合文化知识》考试大纲

时间: 2018-05-14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468 收藏

科目:《综合文化知识》    

考试性质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是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为对象的选拔性单独招生考试。    

命题原则和依据    

综合文化知识的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自然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写作基本能力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的考查。    

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考核时间:180分钟    

试卷内容及分值    

(一)试卷分值:全卷满分400分,其中时事政治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信息技术50分    

(二)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三)试卷科目构成:    

时事政治、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共四科    

各科知识点及参考书目    

一 时事政治部分    

(一)考试范围  

2017 年4月~2018年3月的国际和国内重大时事。  

(二)考试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科技、体育、卫生、军事、外交、气候等方面的时事。其中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科技各占10%,共计60%;体育、卫生、军事、外交、气候各占6%,共计30%;其它占10%。  

(三)参考书目    

1.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时事政治  

   

二 语文部分    

(一)考试范围  

以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约占70%),兼顾高中内容(约占30%)。  

(二)考试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3500个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4)阅读课本推荐的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基本内容,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名句。  

2 .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5)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7)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文阅读  

Ⅰ.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1 .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 .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设计题目时只选择二者中的一类即可)  

A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分析作品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   

(1)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情境,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  

B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 .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 .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以、为、之、其、乃、与、而、于、且、何、焉、也、者。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  

(1)深刻  

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 五)古诗文背诵篇目  

“古诗文背诵篇目”为名句名篇默写考查范围。(注:蓝色字体部分为高中课文)  

文言文【22篇】  

l. 《论语》十则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 鱼我所欲也 《孟子》  

4. 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5.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6. 曹刿论战 《左传》  

7. 出师表 诸葛亮  

8. 桃花源 陶潜  

9. 三峡 郦道元  

10. 师说 韩愈  

11. 陋室铭 刘禹锡  

12. 阿房宫赋 杜牧  

13.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 赤壁赋 苏轼  

17. 爱莲说 周敦颐  

18.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宋濂  

诗词曲【42首】  

1. 关雎 《诗经》  

2. 蒹葭 《诗经》  

3. 氓 《诗经》  

4. 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来吾道夫先路”或“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  

5. 观沧海 曹操  

6. 饮酒 (结庐在人境) 陶潜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 次北固山下 王湾  

9. 使至塞上 王维  

1O.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l1.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 蜀道难 李白  

13. 望岳 杜甫  

14. 春望 杜甫  

15. 登高 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 观刈麦 白居易  

21. 琵琶行 白居易  

22. 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 赤壁 杜牧  

24. 泊秦淮 杜牧  

25. 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 锦瑟 李商隐  

28.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 虞美人 (春花狄月何时了) 李煜  

30.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31.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 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 念奴娇 (大江东去) 苏轼  

36 游山西村 陆游  

37.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 永遇乐 (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 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42.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 参考书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    

(2)《语文》(基础版)第一册,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2013    

   

三 数学部分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数学的考试范围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以及高中数学中: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直线与圆、数列、概率与统计初步等。  

(二)考试内容  

初中数学内容  

数 与 代 数  

(一)数与式  

⒈ 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⒉ 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 代数式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 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⒉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⒈ 函数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⒉ 一次函数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⒊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⒋ 二次函数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和记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⒉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5)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6)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8)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⒊ 三角形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5)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⒋ 四边形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4)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5)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⒌ 圆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4)了解切线的概念、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5)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⒍ 尺规作图  

(1)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3)能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4)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⒎ 视图与投影  

(1)会画简单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示意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4)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5)知道物体阴影的形成,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6)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含义,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7)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二)图形与变换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或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或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利用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⒉ 图形的相似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5)通过实例了解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6)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30度、45度、60度、9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三)图形与坐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四)图形与证明  

⒈ 了解证明的含义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6)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⒉ 掌握证明的依据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⒊ 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5)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干一点(外心).  

(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8)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统 计 与 概 率  

⒈ 统计  

(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⒉ 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内容  

(一)集合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空集,能熟练地应用“ ”和“ ”,熟练区分“ ”和“ ”的不同。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能灵活地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具体集合;能准确地区分“五种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所代表的符号。  

3. 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能分清子集与真子集的联系与区别,分清集合间的三种关系和对应的符号;能准确应用“元素与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  

4. 理解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能很熟练地进行集合间交、并、补运算,对不等式形式的集合运算,会用数轴帮助解决。  

5. 了解充要条件,能正确区分一些简单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实例。  

(二)不等式  

1. 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记不等式的三条性质,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掌握区间的基本概念,能熟练写出九种区间所表示的集合意义和几何意义,能直接应用区间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并能将一些问题(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结果表示成区间形式。  

3. 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能熟练地作出简单二次函数的草图,根据图像写出对应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4. 了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解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函数  

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白函数的“三要素”;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仅限含分母,开平方及两者综合的函数)、函数值和值域。  

2.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根据题意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列出函数的表格,并能根据作函数图像的具体步骤作出图像。  

3.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根据函数图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和单调区间;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和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了解实数指数幂,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对根式形式和分数指数幂形式进行熟练转化,能熟练运用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计算和化简式子。  

2.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从简单函数中辨别出幂函数。  

3.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并举例,能根据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4. 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能熟练地对指数式和对数式进行互化并应用,熟记对数的性质,理解并能区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5. 了解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记住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并能作简单应用,能计算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和一般对数的值。  

6. 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能举出简单的对数函数例子,会描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三角函数  

1.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能陈述正角、负角、零角的规定,对所给角能判断它是象限角还是界限角。  

2. 了解弧度制概念及其与角度的换算,能把几个特殊角由角度换算为弧度或由弧度换算为角度。  

3. 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能结合图形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概念理解这三种函数的定义域,判别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正负;理解并熟记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六)数列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发现数列的变化规律,并写出通项公式。  

2.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  

3.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  

(七)平面向量  

1. 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能利用平面中的向量(图形)分析有关概念。  

2. 理解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会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和数乘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运算。  

3. 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会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4. 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理解用坐标表示内积、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垂直关系。  

(八)直线和圆的方程  

1. 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2.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能利用斜率公式进行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  

3.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能灵活应用这两种方程进行直线的有关计算。  

4. 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掌握直线几种形式方程的相互转化,会由一般式方程求直线的斜率。  

5. 熟练掌握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求法,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  

7. 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8. 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9.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由圆的标准方程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10.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九)立体几何  

1. 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了解确定平面的条件。  

2.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会借助空间图形理解几种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3. 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会利用简单的空间图形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4.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会借助空间图形理解几种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5. 了解柱、锥、球的结构特征及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不要求记忆公式)。   

(十)概率与统计初步  

1. 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能利用分类、分步计数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 理解随机事件,会判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3. 理解概率及其简单性质,会求简单的古典概型的概率。  

(三)参考书目    

(1)《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    

(2)《数学》(必修1)、《数学》(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数学》(基础版第一册)、《数学》(基础版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 信息技术部分    

(一)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考试范围主要依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所确定的课程任务,考查学生的信息意识及对简单信息技术的了解。  

(二)考试内容  

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的概念。  

(2) 信息的特征。  

(3) 信息技术及应用。  

2.windows xp 操作系统(7.5分)  

(1) windows xp 的桌面组成。  

(2) 了解windows xp的桌面图标、开始按钮、任务栏的含义。  

(3) 了解文件与文件类型及文件命名规定,文件夹的意义。  

(4) 了解附件的功能。  

3. 文字处理  

(1) 文本的编辑与修改。  

(2) 文本格式化。  

文字的格式化、段落的格式化。  

(3)对象插入  

图片(图片格式)、艺术字、自选图形。  

(4)表格处理  

插入表格、设置表格格式(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等)。  

4. 电子表格  

(1) 认识excel主窗口。  

(2) 了解工作表、工作薄、单元格的概念。  

(3) 了解表格概念、知道行、列、单元格和区域的含义。  

(4) 掌握数据处理的概念,掌握数据输入、修改、移动、复制、表格列宽、行高的调整等。  

(5) 了解图表的建立  

5.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 演示文稿的概念。  

(2) 了解Powerpoint的功能。  

(3) 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4) 学会编辑演示文稿的操作(视图及其相互间的切换、添加)。  

(5) 学会修改演示文稿(加背景、图片、艺术字等)。  

6. 因特网  

(1) 学会用IE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保存网页、文字、图片等。  

(2) 学会使用IE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  

7. 设计与制作网站  

(1) 学会启动与退出Frontpage的操作。  

(2) 学会在Frontpage环境下制作简单的网页。  

8. 简单的动画制作  

(1) 学会使用绘图工具。  

(2) 了解帧、关键帧、过渡帧、空白关键帧的概念。  

(3) 了解元件的概念及元件的三种类型。  

(4) 学会使用元件制作简单的动画。  

(5) 学会制作动作、渐变动画。  

( 三)参考书目    

1. 《信息技术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第1版    

2. 《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编,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