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1997级校友张宏伟:华西医院奔赴武汉战“疫”前线的“氧气医生”
时间: 2020-03-03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598
收藏
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朝闻天下日前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支援助武汉医疗队医用气体工程师张宏伟的事迹,他不是医务人员,却奋战在武汉一线,解决了武汉前线医院供氧大难题。这名“氧气医生”,是我校1997级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校友,他用专业与担当,贡献自己的力量。央视报道截图 截至21日,四川已向湖北派出累计10批超1400名医疗队员。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医用气体工程师张宏伟是特别的一位。他被称为“氧气医生”,负责保障对口支援医院的氧气供应难题,为前线医学救治提供更好的氧气环境。出发:“一晚上都没睡着” 2月6日晚,华西医院接到任务要组建一支援湖北医疗队。而根据前期派驻的医疗队反馈信息来看,除了患者多、病情重等难点外,当时在武汉前线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个制约条件——氧气供应不足,氧气压力低。 新冠肺炎会引起呼吸衰竭,对大多数重症患者来说必须要吸氧,尤其是高流量氧气,才能开展后续治疗。但由于患者数量多,用氧量急剧增加,武汉当地不少医院氧气供应吃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治效果。 了解到该情况后,除了相应专业的医生、护士、感控人员外,华西医院在第三批医疗队中配备了专业的医用气体工程师——张宏伟。出征 2月6日晚10点,接到通知后,张宏伟一口答应。要到疫情最重的武汉去,对他来说更多的是激动。 “一直以来,由于工作性质原因,虽然华西医院多次参与地震、泥石流等紧急救援任务,但上前线的主要是一线医务人员。”张宏伟说,作为后勤保障的自己一直没有出力的机会,一直觉得遗憾,没想到此次疫情竟需要自己,“我一晚上都没睡着!从来没有这样过!”困难:供氧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华西医院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负责其中两个重症病区。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张宏伟先到医院了解用氧问题和液氧站具体情况。医疗队正式接管病房后,他前往隔离病房了解相关设备及实际用氧情况。改造前,气化器结霜严重 “我发现由于氧气压力太低,连无创呼吸机都带不动,这给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增加了困难。”张宏伟回忆,当时病房内有2名接近80岁的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但当时因供氧不足只能给他们吸氧,无法通高流量氧气或上无创呼吸机,最后抢救无效去世。 为了临时改善氧气供应难题,医院起初用钢瓶氧顶着,但这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张宏伟说,瓶氧本身较重,满瓶时瓶内压力高,需求数量大后,供货、运输、存储、转运都很麻烦,“用完还需对钢瓶进行消毒,对人力要求高,长时间易产生疲劳造成减员或发生安全事故。” “制氧机当时也没法使用,面临着安装空间不足、用电负荷高、噪音大、原料气是否被污染、产氧量和氧气质量是否满足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张宏伟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解决医院的中心供氧问题迫在眉睫。张宏伟工作中解决:医院中心供氧“大改造” 在实地走访并与医院工作人员沟通后,张宏伟分析计算出了氧气不够的两大原因:原液氧气化器无法满足现有用氧需求,气化能力不足;新冠肺炎患者特殊供氧的病房过于集中,大流量用氧后,供氧管道管径偏小。 “要从根本上解决氧气问题,持续保障氧气足量的供应,需要对医院的中心供氧进行大改造。”张宏伟提出的这一方案,得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认可和支持。张宏伟校友与康焰主任在隔离病房 但改造要涉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准备,要在污染区作业,需几天时间才能完成。在此期间,为保证病房内用氧,张宏伟建议临时采用40升的瓶氧,加上从华西医院紧急带来的10套钢瓶减压阀带气体终端插座,暂时保障氧气的供应。 2月15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供氧改造完成,在原有2台150立方米每小时的气化器的基础上增加了2台400立方米每小时的气化器。同时,张宏伟查阅图纸开通了每层病房的备用管道,绕过管道中的部分节流元件,提高液氧站的医用氧输出压力,从而提高了病房设备的医用氧流量和压力。“经过3天的运行,病房内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等设备用氧正常,整个东院病区的供氧问题总算是基本解决了。”张宏伟实地查看气化器情况 截至2月17日,华西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10天累计收治了12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61人已转至方舱医院及社区定点医院等轻症患者收治点,2名患者死亡。重症转轻症率接近50%,取得这样的治疗成果实属不易,但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仍觉得遗憾——因为那2例死亡都在早期医院氧气供给不足时发生。而现在,有了供氧保障,医疗队在后续救治中,能更加放心地施展拳脚。
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学校立刻联系身在武汉的张宏伟校友,并对他进行了线上采访。01.问:参与抗疫的感受?张宏伟:在获知参加此次抗疫一线战斗的那一刻,脑子里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兴奋,热血沸腾彻夜未眠,同时不清楚这边的具体情况,内心多少浮现出一点压力,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在武汉期间,身为团队的一员,与以往不同,能近距离走到医护老师的身边,感受着他们的欢笑……还有泪水。这里有战前摇身一变Tony老师的医护老师,这里有夫妻双双上战场、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老师,这里有带着患者跳舞嬉戏、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医护老师,这里有专业严谨、为每一位重症患者开展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医生老师,这里还有推着100多斤的氧气钢瓶、巾帼不让须眉的护理老师……这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02.问:对专业的看法?张宏伟:我大学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当初选择这个专业,主要还是年少时的耳濡目染。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国防三线企业,从小见得最多的就是各种车、铣、钻、镗、磨等机加工设备。我目前在华西主要从事医院医用气体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这里面包含了各类医用气体供气设备的运行管理。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某一天,我也能用专业知识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为国家出点力。 我在进华西之前一直从事气体设备方面的工作,就专业而言,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但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领域,你在持续学习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很多新的知识点,这是一个系统的、不断精进的过程。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的理解是专业并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只是深浅的问题。大学四年生涯正是基础中的基础,积累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培养自己持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砥砺琢磨!祖国随时可能召唤你们!
03.寄语学弟学妹张宏伟:近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每每看到国家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领先,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所以在此,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一定珍惜大学美好的学习时光,扎根于专业基础,培养持续学习能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有你们的一笔。红框圈出的为张宏伟校友 此事还受到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川报观察、封面新闻、成都商报、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界面新闻、腾讯新闻、成都全搜索等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中国新闻网: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氧气医生”:解决武汉前线医院供氧难题人民网:华西“氧气医生”解決了大难题http://sc.people.com.cn/BIG5/n2/2020/0222/c379470-33818298.html川报观察:华西“氧气医生”:不是医务人员,却奋战在武汉一线!https://cbgc.scol.com.cn/news/240798?from=iosapp&app_id=cbgc&app_id=cbgc封面新闻:华西医院“氧气医生”加持 医疗队将61名重症患者转入轻症病房
http://www.thecover.cn/video/3637034成都商报: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s://e.chengdu.cn/html/2020-02/22/content_670647.htm四川新闻网:华西医院唯一一个不是医务人员的武汉前线队员 解决了供氧这个大问题!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0221/001037465.html?from=groupmessage四川在线:成都来的医用气体工程师 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2002/57491243.html界面新闻:华西医院:一位医用气体工程师的援助湖北故事腾讯新闻:华西医院唯一一个不是医务人员的武汉前线队员 解决了供氧这个大问题!
https://xw.qq.com/cmsid/20200221A0FOVS00成都全搜索:成都医用气体工程师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news.chengdu.cn/2020/0222/2102519.shtml
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学校立刻联系身在武汉的张宏伟校友,并对他进行了线上采访。01.问:参与抗疫的感受?张宏伟:在获知参加此次抗疫一线战斗的那一刻,脑子里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兴奋,热血沸腾彻夜未眠,同时不清楚这边的具体情况,内心多少浮现出一点压力,不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在武汉期间,身为团队的一员,与以往不同,能近距离走到医护老师的身边,感受着他们的欢笑……还有泪水。这里有战前摇身一变Tony老师的医护老师,这里有夫妻双双上战场、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老师,这里有带着患者跳舞嬉戏、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医护老师,这里有专业严谨、为每一位重症患者开展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医生老师,这里还有推着100多斤的氧气钢瓶、巾帼不让须眉的护理老师……这一个个鲜活的画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02.问:对专业的看法?张宏伟:我大学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当初选择这个专业,主要还是年少时的耳濡目染。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国防三线企业,从小见得最多的就是各种车、铣、钻、镗、磨等机加工设备。我目前在华西主要从事医院医用气体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这里面包含了各类医用气体供气设备的运行管理。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某一天,我也能用专业知识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为国家出点力。 我在进华西之前一直从事气体设备方面的工作,就专业而言,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但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领域,你在持续学习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很多新的知识点,这是一个系统的、不断精进的过程。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的理解是专业并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只是深浅的问题。大学四年生涯正是基础中的基础,积累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培养自己持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砥砺琢磨!祖国随时可能召唤你们!
03.寄语学弟学妹张宏伟:近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每每看到国家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领先,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所以在此,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一定珍惜大学美好的学习时光,扎根于专业基础,培养持续学习能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有你们的一笔。红框圈出的为张宏伟校友 此事还受到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川报观察、封面新闻、成都商报、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界面新闻、腾讯新闻、成都全搜索等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中国新闻网: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氧气医生”:解决武汉前线医院供氧难题人民网:华西“氧气医生”解決了大难题http://sc.people.com.cn/BIG5/n2/2020/0222/c379470-33818298.html川报观察:华西“氧气医生”:不是医务人员,却奋战在武汉一线!https://cbgc.scol.com.cn/news/240798?from=iosapp&app_id=cbgc&app_id=cbgc封面新闻:华西医院“氧气医生”加持 医疗队将61名重症患者转入轻症病房
http://www.thecover.cn/video/3637034成都商报: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s://e.chengdu.cn/html/2020-02/22/content_670647.htm四川新闻网:华西医院唯一一个不是医务人员的武汉前线队员 解决了供氧这个大问题!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0221/001037465.html?from=groupmessage四川在线:成都来的医用气体工程师 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s://sichuan.scol.com.cn/cddt/202002/57491243.html界面新闻:华西医院:一位医用气体工程师的援助湖北故事腾讯新闻:华西医院唯一一个不是医务人员的武汉前线队员 解决了供氧这个大问题!
https://xw.qq.com/cmsid/20200221A0FOVS00成都全搜索:成都医用气体工程师指导污染区作业 打通病区“氧梗阻”http://news.chengdu.cn/2020/0222/2102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