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语言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20-36204310,020-36207054

官方网址:https://www.gdufs.edu.cn/ http://zsb.gdufs.edu.cn

【中华文化走出去】双语讲解志愿队:以青春锤炼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

时间: 2024-03-1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6783 收藏

   编者按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外语院校寄予殷切期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多年来,广外勇担新时代历史重任,积极发挥外语专业特色和优势,用多语言技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新闻网策划“中华文化走出去”系列报道,讲述广外师生对外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故事,让广大师生从中感受文化力量、文化情怀,共同坚定文化自信。


    我校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隶属于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3年,至今已有近20年发展历程。多年来,服务队与广州博物馆、陈家祠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和党史馆密切合作,通过志愿实践,用广外的青春之声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让我们跟随志愿者们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展馆里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文化走出去背后的动人故事。


  20年服务:从广交会走向博物馆纪念馆

    珠江之滨,白云山畔,青砖黛瓦不掩古城风流,朱墙高楼尽显历史韵味。伫立于广州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蕴含现代开放包容气质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大小小的展馆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广州博物馆!我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志愿讲解员,现在将由我来为大家介绍镇海楼展区。”博物馆展厅里暖黄色的静谧射灯照在志愿者讲解员身上,映照出一道道柔和而醒目的身影,显得不卑不亢、从容有度。志愿者们身穿不同颜色的志愿者马甲,用流利的中英双语讲解词,自信大方地为前来观赏的游客提供志愿引导、讲解服务——他们便是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如今,这批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讲解员已经是第19批服务成员,服务队的成长历程也已近20年,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魏煊回忆道。提起博物馆双语志愿讲解的起源,就不得不提起广交会的契机。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校,广外1991年与广交会正式合作,广外学子也因此走进了广交会历史展馆,承担双语志愿讲解服务。2003年起,我校和广州博物馆、时代美术馆、广州大剧院、陈家祠、大元帅府、华侨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和党史馆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用广外的青春力量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志愿者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博物馆前合影

服务队获广东志愿服务银奖

    双语讲解员是连接深藏于馆中的文物和怀着满腹好奇与探究之心的游客最重要的桥梁之一。曾担任广州博物馆志愿讲解队队长的张艳这样说道:“很多外国游客他们不远万里来一趟中国,选择走进这座博物馆,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华是历史文化感兴趣。要让他们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为听完一场讲解而感到不虚此行,需要讲解者很深的文化功底和讲解技巧。”

如何让游客感受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斑驳的古意焕发新生,真正做到让“文物会说话”,商英学院的师生们一直在努力。除却十余年间一直在拓宽与博物馆的深入合作,2015年起,商英学院还通过举办博物馆双语讲解大赛,立足岭南故事,结合双语特色,让学生学用结合,让同学们在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也促进服务讲解能力的提升。

    如今,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的队伍不断壮大,讲解员人数达到500名,人均志愿小时数达90小时,服务游客数约5万人次。志愿者们高涨的热情与优质的讲解服务让馆方和游客们纷纷点赞。正如他们的队徽图标所展现的那样——鲜艳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深沉的蓝色象征着智慧,凝聚着广外人的团结和力量,体现着他们以热情的态度和讲解的智慧服务大众的初心,也承载着他们用双语讲解好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美好愿景。


  深植文化,以双语讲解勇践行使命担当

    从走廊拐进大厅,志愿者蓝淑宜正准备为游客讲解陈家祠的馆藏之最《百鸟朝凰》,一座漆金的大型木雕。“这是1984年由汕头木雕艺人何长清带领徒弟一起完成的。位于整幅作品中部偏右的,就是凤凰。大家可以猜一猜,作品上一共有多少只鸟……答案是124只!”蓝淑宜是陈家祠的文物讲解员,拥有三年“讲龄”。我校有很多像蓝淑宜一样的志愿者,在多家展馆提供双语讲解服务。


  ★面对同胞和外国友人,文物讲解是个性化的。”

  ★“志愿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既陈述了事实,又把感情加进故事里,令我印象深刻。”


    在蓝淑宜的印象里,自己遇到过不少外国游客,“有段时间我一个星期连续两三天去了陈家祠,每次都能见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蓝淑宜发现许多外国游客会在《百鸟朝凰》前驻足,“他们惊叹于其精美的工艺,有的一直追问这是怎么雕刻成的。”

    “面对同胞和外国友人,文物讲解是个性化的”。面对外国游客,志愿者们需要解决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蓝淑宜认为在讲解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准确地告知信息。在蓝淑宜看来,最大的难题并非语言的不同,而是文化上的差异。“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华文化,难以共情。”她拿宗祠文化举例,“之前有一位韩国游客,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宗祠,甚至连门口蹲着的石像也要花这么大力气去做。”面对这位韩国游客,蓝淑宜就举了韩国孝女沈青的故事,在孝女为治父亲眼疾而牺牲自己的情节中,类比了中国人寄托在宗祠中对祖辈深沉的情感。

志愿者在为外国游客讲解文物故事

    而面对港澳台的游客,在农讲所讲解的志愿者回忆,由于他们惯用繁体字,有的游客不认识 “农”的简体字,自己就从“农”的本意讲到草书楷化,为他们介绍“农”化繁为简的过程。而在五公里外的大元帅府,讲解者刘雅莉告诉记者,“你会发现跟小孩子讲,跟大人讲,跟来这里的大学生讲,或者跟远方的游客讲,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当面对大学生群体时,刘雅莉会重点介绍特色景点,而对小孩子则会增加讲解的互动性,“比如大元帅府的窗是最早的百叶窗,是能上下拉动的。所以我就拉动给他们看,也能让他们尝试。”

    曾有国际游客评价道,“志愿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既陈述了事实,又把感情加进故事里,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了,这令我印象深刻。”

志愿者在广州博物馆讲解


  ★“在红色纪念馆讲解中既突出‘党味’,也突出‘主题’,让志愿者和参观者都行有所悟,行有所感。”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前夕,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还走进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商英学院学生党支部活动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开展,商英学院百年党史双语宣讲团成员、优秀志愿者、20级学生李平萍担任讲解员。“在党日活动中,有党员同志听完一轮讲解后,又要求再讲解一次;有党员同志安静地仔细看完每一块展板;有党员同志发出‘点亮羊城红色火光,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感慨。”在红色纪念馆的讲解中即突出“党味”,也突出“主题”,让志愿者和参观者都行有所悟,行有所感。在一遍遍讲解中,志愿者感悟到红色精神,也感知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参观者也得到了精神的洗礼。

    多位党员志愿者走入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与到党史宣传中,用青言青语讲述中华文化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去年4月至今,服务队共计开展红色志愿讲解40余次,面向近1000人次开展红色文化宣讲。

志愿者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为师生作讲解


  ★“双语讲解是一种以自己的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

  ★“广外学子要践行“学贯中西”的校训,更要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要让同学们听懂,语速、技巧、讲稿,都是需要磨练的,讲解文物也是这样,志愿者都会在讲解前做很多的准备。”对她来说,广外课堂展示中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对锻炼文物讲解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最需要的是随机应变,要根据游客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内容。”她认为,这些技巧在文物讲解中同样有用,甚至是广外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讲解者的优势:“在课堂展示做的努力让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也会更有底气和自信。”

    广外的课堂展示的模式还锻炼了志愿者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袁逸凡就喜欢对其他博物馆里类似文物进行横向研究,再糅合进自己的讲解中。“拿‘带钩’来说,这种文物在广博和南越王博物馆都有,但却有细微不同”。她告诉记者,南越王右肩的‘金钩扣玉龙’是由青玉的龙和黄金的虎头组成的,处于“咬尾巴”的姿势,而在自己老家的南京博物馆也有一对银带钩,它能从中间分为两半,分别用阴文和阳文刻小篆“长勿相忘”,是汉景帝之子刘非为其夭折的婴儿打造的。

    很多志愿者会把专业课上学到的词汇、讲述技巧运用到讲解上。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陈潇潇表示,商务英语是偏应用型的,做志愿者对于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课堂知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所学的商务礼仪、人际关系等内容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博物馆双语讲解是一种以自己的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为之贡献一臂之力,广外学子要践行“学贯中西”的校训,更应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凤鸣岭南,唱响新时代广外声音

    “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如朝阳,有着无限的潜力与创造力,如何培养、引导好青年一代在社会中有所作为,一直被我校视为重中之重。以实践活动为桥梁,将大学课堂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让同学们以英语为语言基础,将实用技能作为延伸,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的应用当中。

志愿者在“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接受培训

    陈潇潇谈到,“学生需要更多的空间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在讲解活动中,广外青年学子立足于中华文化,运用专业知识,借助两种语言,向各国游客讲述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历史故事和背后的民族文化。他们运用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等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服务游客,熟练运用英语为外国游客进行讲解,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

    除了对外向游客传播中华文化,志愿者们也亲身领略了文化瑰宝当中绵延千年的美,如博物馆的展品就在双语讲解大赛中被广外学子生动地“搬进”校园。广外学子不仅能在活动中找到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平衡点,还能在不断地学习中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自信。先对文物深入研究,再用双语进行讲述,在观众的持续反馈中获得对中华文化的新的理解,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同学们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在用外语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也在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华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立足于中华文化,将青年学子托上浪前,向世界发出年轻的中国之声,传递蓬勃的中国力量。

    声声讲解轻盈生动,步步足迹坚实动人。在这将近二十载光阴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广外学子落音作墨,以声传情,用双语锤炼好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用敢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志愿服务精神,通晓中外的国际视野和厚植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书写、讲述、传播好中华文化与中国故事。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太阳斜斜下照,镇海楼前游人如织。远方的风裹着文物的脉息吹来,古韵新发,沁人心脾,袁逸凡挺了挺腰脊,期待着下一批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