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江西
院校对比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收藏

专科(高职)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871-8630463,0871-8630462,0871-8630461

官方网址:https://www.ynenc.cn/ https://zs.ynenc.cn/

院校介绍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一、学校概况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把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占地面积659亩,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下设“五院两部”,分别是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思政部和基础教学部,共设置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1个专业,涵盖了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水利、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共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大类,建有汽车与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经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学前教育管理实训中心和高铁、空中乘务实训模拟舱,设施先进齐备。

经过多年的办学沉淀,学校办学成果丰硕。201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文明办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15年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201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审定我校顺利通过“内涵与特色”评估。2016年,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6年获批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点资格,每年组织近1000人的“专升本”考试。2017年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云南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资格。2017年10月,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立项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被云南省教育厅列入云南省学生管理15强,学校获得“产教融合优秀高校”称号,荣获云南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民办院校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工作部德育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境内外各高校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博乐大学、韩国培才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发展。

二、办学定位及亮点

学校坚持 “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积极而为、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的原则,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工作部署,不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立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模式,通过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深化现代学徒制,做好“1+X”证书制度落地,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深度,从而打造学生专业能对口、岗位能明确、职业能发展的就业竞争力,切实落实“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行动计划”,教授学生生存技能,为学校打造毕业生“就业名片”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发展愿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遵循“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这一校训所表达的办学要求,始终把为云南培养品行道德高、职业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实现办云南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愿景。

四、办学文化

校训: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

校风:礼貌、整洁、朴实、勤奋

教风:敬业、笃学、严教、善导

学风:勤学、多思、精技、创新

办学愿景:办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

办学宗旨:以学生为本

办学理念:先成人后成才

办学定位: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